德累斯顿舞蹈学院研究生

2024-01-08 15:4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9

“多教融通”构建区域终身教育指导服务公共平台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于1979年挂牌成立,是一所教育部备案的、由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终身教育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学校同时也是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和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一个机构多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作为徐汇区从事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的龙头院校,学校一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定位,围绕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各类教育深度融合、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机制。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地区终身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和公共服务的平台。经过几代业大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呈现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特殊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多教融通、多元、开放的工作格局。

1.顺应时代,与时俱进

早在1960年,学校的前身——徐汇区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就开设了中文大专班,开启了区域成人高等教育的先河。改革开放初期,高考制度恢复,成人高校也迅速得到了复苏与发展。学校于1979年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招收成人大专班,开设了电气自动化、英语、中文3个专业。20世纪80年代学校又陆续增设行政管理、行政会计、法律、工业建筑、日语、经济管理、工业和民用建筑、企业管理、实用美术等专业,成为一所多功能、多学科的区域性成人高校。社会文明的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1988年9月,学校在上海同类院校中首创聋人高等特殊教育,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聋人特殊高等教育的12所高校,至今学校已初步建成上海地区成年残疾人特殊教育的骨干力量和主要平台(图1)。

图1 杜俭校长为聋人大学生行拨穗礼

1996年,学校成立上海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学习指导中心,之后升级为上海电视大学徐汇区工作站,2000年再升格为上海电视大学徐汇分校。从最初的英语、法律、财务会计专科开始,随社会发展学校对学历提升和专业设置进行适时调整。20多年来,电大徐汇分校已开设近20个专科与本科专业。2005年在校生达到巅峰,共63个班级2000余人。随着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05年学校挂牌成立徐汇区社区学院。2011年,学校在全市范围率先建立了区级层面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同年,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挂牌成立。2012年,电大徐汇分校更名为上海开放大学徐汇分校。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服务人群迅速拓展,业务能级全面提升。

2.满足需求,多教融通

学校发展终身教育,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内居民素养以及人力资源素养为已任。学校始终把满足需求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生命线,在终身教育的沃土上播撒城市文明的种子。

(1)满足社区在职人员职业发展需求,改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从1953年起,学校前身徐汇区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成立,办学至今走过了60甲子,学校建设始终与时代同步,满足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瞄准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先后为区域内多家企业,如天平宾馆、上海恰尔斯集团有限公司、大计数据处理有限公司等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订单式管理委托培训班。按照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定制课程,增加实训,教师送教上门,送考上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大大提高了一线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无形中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同时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创设条件,为企业、社区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创造活力。

对接社会需求,发展特色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社会分工的细化意味着对专业要求的提高。学校积极对接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提升诉求,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专业特色,形成特色专业。学校在全社会领先开设保育员大专班,设置幼儿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全面、科学地构建起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区内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2015年,学校成功开办了消防队行政管理大专学历班。根据消防战士的需求和军营生活的特殊性设计课程,送教上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截至目前,共有近百余名消防官兵的学历层次得到提升,为武警战士今后的职业发展及社会融入打下扎实的基础(图2)。

图2 消防大专学历班优秀学员

关注特殊需求,推动聋人教育。自1988年起,徐汇区业余大学聋人特殊高等教育已走过3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成为上海成教领域聋人高等特殊教育的领头羊,为许许多多的聋人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的培训机会。至今为止,我校毕业的本专科聋人学生达1268人。我校还与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办聋人艺术设计专升本专业,为聋人大学生创造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图3)。

图3 聋人大学生参加BCG中外艺术交流培训活动

(2)满足社区教育机构内涵发展需求,搭建专业指导服务平台

2005年,徐汇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指导社区学校、服务社区居民、开展公益培训为主要职责。学校迈出了多教融通的坚实一步。

创设孵化载体,推动课程建设。在社区教育的办学过程中,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教育供给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形成了供需矛盾。学校启动社区教育课程孵化室项目,开展社区居民及在职员工学习需求调研,开发教材、微课、学案等教学资源,提升现有社区课堂品质。社区教育课程专题汇课App的发布,整体体现了区域社区教育资源,形成了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的移动学习平台。课程孵化室项目的开展,是学校对社区教育机构进行专业指导的一个成功个案,同时也引发对社区教育教学方式的反思和研究(图4)。

图4 徐汇社区教育课程孵化系列体验课

搭建信息平台,规范社区教学。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自2006年开始承担区域终身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工作。开创以徐汇终身学习网和徐汇终身学习卡系统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一网开创学习新途径,一卡推动教学新发展。学习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办学实体和居民网上学习的学籍管理和学分记录功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求,极大推进了社区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实现社区居民的学习认证和成果转换(图5)。

图5 学校受市教委委托承建上海老年教育信息中心

(3)满足社区老年群体多元发展需求,构筑老年教育办学实体

2011年,学校挂牌成立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暨徐汇区老年大学。办学至今,已成为区域办学规模最大的老年教育实体办学机构。

满足学习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后期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为职责,充分挖掘学校各功能教室及普通教室的潜能。共开设声乐、舞蹈、计算机、摄影、文史等各类课程80多门,课程班300多个。课程开发上,不仅注重开发老年人需求量大的常规性课程,还兼顾小众人群的需求,开设了手风琴、萨克斯、古琴等课程,同时也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开设中国文学、经典艺术赏析等课程;学校不仅关注健康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兼顾残疾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专门为残疾老年人开设书画装裱、电脑网络新生活等课程(图6、图7)。

图6 艺术合唱团表演大合唱《灯光》

图7 老年教育摄影课程实践场景

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区融合。老年教育为老年人融入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使老年人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扩展了社会参与的能力。学校努力发挥区域领导能力,参与组织徐汇老年教育节,代表徐汇参加中华艺术宫老年教育成果展示,市民文化节等各级各类老年教育展演活动,并多次获奖,推动了区域老年教育品牌的塑造。此外,学校还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建立老年教育成果传播展示平台,组织老年服务志愿团队,激发老年学习的持久动力,使老年学习者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老有所为。在提升老年人个人修养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融合。

3.交流合作,分享共进

2000年3月,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与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欧洲研究生院联合创办“同济-徐汇欧洲硕士培训中心”,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前后开办欧洲硕士班5期,为徐汇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众多高级管理人才提供职业培训和学历进修的平台。2003年9月,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与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合作成立上海徐汇中德交流中心。中心进一步拓展徐汇区与德国在教育培训、经济、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先后接待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欧洲研究生院的正副院长、MBA学员,德国卡塞尔地区经济访华团,德国消防协会访华团,德国著名球星等来访。德方每年组织MBA学员到访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区老年教育、残疾人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交流互动。2024年以来,学校又先后与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德国卡塞尔国民大学签约建立姐妹校合作关系,助推彼此在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徐汇终身教育的国际地位、彰显徐汇教育品牌的全纳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同时,学校还探索与英国、法国等教育机构同行的专业合作,与国内、市内同类院校同行结成资源同盟,互助共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拓展空间,搭建平台,丰富资源(图8、图9)。

图8 学校与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图9 学校举办“全球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专题国际研讨会

学校秉持教育初心,积极在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寻找机遇。在终身教育事业上砥砺前行,在传承凝聚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创新转型,积极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寻找机遇,关注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在内的各类学习者对高一层次学历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非学历培训和学习的需求,充分诠释学校作为政府主办的成人高校在终身教育领域的职责履行和社会责任担当,为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城市精神的传递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做出我们特有的专业贡献。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国上海2024终身学习社区文化交流会”上的演讲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