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学设计专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学设计专业?)

2022-10-24 17:08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25

设计贴近我们日常生活,而且设计分为好多类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对设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不难发现很多从事设计专业的人员都会选择出国进修设计专业,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出国学设计专业呢?下面跟随YIYI导师一起来了解一下。

1.设计教育发展的落差

设计教育是一个具有高度应用性、实用主义的教育体系,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和市场,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设计的教学也应随着市场需求来调整。国外的设计教育在最开始也是进行基本的素描、人体、色彩、构图的教学,但是随着设计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设计教育不再仅停留于作品制作上。

例如,包豪斯的成立就是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设计与制作逐渐分离,技术与艺术的矛盾突出,产品有的粗制滥造、风格矫揉造作。为此,包豪斯提出了“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的教学理念。

到了现代,国外的设计教育也在跟随市场的需求。像我们提起美国设计普遍认为其商业化,究其原因美国的教育在改革中进一步细化,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大量商业工作者。

反观国内的设计教育,多数高校的教学仍然倾向于制作,比如对于软件的应用、绘画的技巧等等。但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已经不是一个美工就能够满足的,设计师所需要掌握对市场、审美、创新、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

虽然我国现在的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快速发展,设立了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科技艺术等前沿学科,也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艺术教育的选拔还是教学中的培养,与国外发展长久的设计教育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2.教学课程的不同

我们来看看视觉传达相关专业国内外院校课程设置的区别:

国内某院校视传专业课程

伦艺视传相关专业课程

从课程设置中能够看出,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更重视美学基础、对设计技能的培养,但对于设计思维培养的课程不够深入。而国外的艺术类课程则重视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并结合先进的技术进行设计实践,鼓励创意创新。

对于设计在工作者来说,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两者不该割裂而谈。但是国内对于设计思维培养的漠视,导致不少同学对于设计丧失了最基本的理解。

比如在做设计项目的时候,国内更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好设计条件、设计目的、设计任务,学生只需按照明确的指示完成任务就好;国外偏向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在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国内这类普遍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设计更像是一个别分配的任务,是被动的,很难从中获得设计的乐趣和成就。加上一些应试的选拔和教学,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也不容易去转换自己的设计师身份。

3.设计市场的大环境

要知道,设计教育和市场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就像我们之前聊到包豪斯的诞生。此外,像美国的设计教育也和市场有关。美国的设计学院大多数都是私立院校,其教学决定了生源,所以美国的设计教育也是在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市场发展不断提高。

而国内部分院校的设计教学和市场是脱节的,院校的教学也无法快速跟上市场的变化,学生步入社会也往往需要从头适应实际设计工作。除此之外,在国内设计环境中,设计师是“失语”的,大多情况下设计的结果受限与甲方要求,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来自甲方爸爸奇葩要求,也能够体会当代设计者的困境。

加上各行各业都讲究效率,快节奏与大众审美的匮乏让设计千篇一律,市场也很难包容一个设计师漫长的成长,部分有才能的设计师也很难有发展的机会。那畸形的设计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裹挟着设计教育。

与ACCD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

目前确实有很多新兴的设计行业带来了大量相关专业的设立,这是好事。但是部分院校连年毫无忌惮的扩招,与层次不齐的教学,似乎并未带来市场技术上的革新,但却一定会带来相应职位的供大于求。

现在随着行业与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对设计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于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设计师能够掌握多方面技能,应对不同行业的工作任务。目前国外对于跨学科教学的重视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对设计师的这一需求。

相信随着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必然会倒逼国内设计教育做出改变,当前一些国内设计院校已经开始积极尝试教育变革。那么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选择在国内升学抓住发展的新趋势,还是留学去体验吸收前沿的设计教学,都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而定。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学设计专业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Baidu
map